自2023年12月中旬以來,紅海航線的停航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據統計,超過500艘集裝箱船已經從紅海改道繞行好望角,導致航運時間增加了約兩周。這一變化給亞歐航線帶來了嚴重的運力缺口,達到驚人的100萬TEU,并導致運價飆升,“一箱難求”的局面再次上演。海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表示,這場危機對供應鏈的破壞程度已超過新冠病毒大流行初期。
截至目前,特斯拉、沃爾沃、鈴木等多家位于歐洲的工廠因此已停產。歐洲葡萄酒商和家居巨頭宜家也面臨著訂艙難題,甚至不得不發(fā)出交貨延遲的預警。據Sea-Intelligence最新報告,船舶繞行好望角所帶來的額外運輸時間已導致航運市場的有效運力大幅減少。
去年12月,由于也門胡塞武裝對“與以色列有關的船只”在紅海的打擊升級,導致多艘貨輪在紅海及其附近海域遭遇襲擊,航運巨頭如馬士基和赫伯羅特宣布暫停旗下貨船通過紅海。Sea-Intelligence記錄的每周運力指數較年平均水平下降了57%,超過了2020年3月新冠初期的47%降幅。
Sea-Intelligence首席執(zhí)行官Alan Murphy指出,這是近年來第二大降幅,僅次于“長賜”號擱淺導致的蘇伊士運河堵塞。據估計,全球約有10%的船隊目前處于閑置狀態(tài)。為了繞行好望角,船運承運人需要部署額外船只來抵消延誤,幸運的是,與大流行時相比,海運業(yè)現在有更多的船只可供使用。
受航線中斷影響,日本鈴木汽車在匈牙利的歐洲工廠宣布停產一周。特斯拉和沃爾沃汽車也相繼宣布其位于德國和比利時的工廠暫停生產。這些工廠的停產主要是因為零配件的延遲交付。大眾汽車為避免停產,已調整零部件的供應路線,從蘇伊士運河轉向繞道好望角,使交貨時間增加了兩周。歐洲汽車行業(yè)約70%的零部件通過紅海從亞洲運輸而來。

葡萄酒行業(yè)也受到沖擊。許多葡萄酒貿易公司面臨無法訂到艙位的問題,空運成本使每瓶酒的運費高達60元人民幣。中國從歐洲進口的葡萄酒占進口總額的65%左右。
全球零售商,包括宜家和英國零售商NEXT,也預警稱,受紅海沖突影響,一些產品可能出現交貨延誤。此外,德國物流巨頭DHL首席執(zhí)行官Tobias Meyer警告稱,紅海的持續(xù)干擾可能導致亞洲集裝箱短缺。簡易供應鏈執(zhí)行董事夏浩飛表示,目前尚未感受到明顯的缺箱情況,但若危機持續(xù),物流資源的供需平衡可能會被打破。
新豐達表示,中遠、長榮等大型船公司的集裝箱供應目前足夠,但紅海危機的持續(xù)時間仍是一個未知數。業(yè)內人士提醒,1月底至2月初是工廠趕訂單準備年貨的高峰期,可能會出現短暫的供應吃緊。
國際貨運公司發(fā)布的客戶通知顯示,紅海沖突對全球供應鏈的整體影響正在持續(xù),并帶來了明顯的連鎖效應。他們建議貨主至少提前3-4周預訂艙位。
紅海危機等重大事件嚴重影響了跨境電商客戶及消費者體驗,造成物流跟蹤停滯和到貨時效大幅延遲。這要求企業(yè)迅速采取措施,提前做好應對計劃,以保障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對于美線貨物,建議盡可能選擇美西航線;歐洲貨物可考慮使用中歐鐵路作為替代路線。這場危機不僅考驗著全球企業(yè)的應急響應能力,也暴露出全球貿易依賴單一航線的脆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