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外貿半年,記得當初上學的時候,所學到的lc付款方式還是比較保險的呢!但是對于現(xiàn)實中的付款方式,有了自己的心得。還請業(yè)內人士多多指教。
付款方式有很多。lc/tt/da/dp等等,都是外貿中的付款方式,只是所面臨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首先,切身接觸的就是lc,并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是一種雙贏的付款方式。lc本身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尤其是對方。lc是指方發(fā)起采購以后,將采購資料交至當?shù)劂y行,將自己的商業(yè)信用轉為當?shù)劂y行的銀行信用,立一種保證叫信用證,保證在方交貨后,將有代表貨物所有權的單據(jù)交至本地的證行后,將貨款付至方的付款方式。當然,中間還涉及到一個通知行和交單行。
雖說lc將商業(yè)信用轉為了銀行信用,但是能最終決定的還是商業(yè)信用。例如,立一個信用證,尤其是條款比較多的信用證,這就有可能出現(xiàn)所謂的軟條款。致使方交單后,方會提出不符點,從而提出拒付,當然了在國際慣例中,方可以向銀行提出抗辯,而這種抗辯必須采用電文的形式,以備仲裁時的證據(jù),抗辯的時間是比較長的,而在這段時間內,貨物有可能已經到達目的港了,而方有可能會根據(jù)所貨物的滿意度來支付貨款。若滿意,還好說,方支付的貨款金額也視市場的行情而定;若不滿意,那方所提出的抗辯就會得到得到方的答復,結果一般都是以方獲勝而告終。
也有人說,可以避免出現(xiàn)軟條款啊。但是可以想想,為什么叫軟條款,換一種說法就是‘陷阱條款’,如果你能發(fā)現(xiàn)這個陷阱,固然是好的;但是,就算交易之初已經把路鋪平了,知道也沒有陷阱了,但是交易是一個時間段,并不是一個時間點。在這樣一個時間段內,怎能提防方不會再設下陷阱?所以個人認為,軟條款是難以避免的。
另外,如果交易金額較大,銀行間的費用可能所占的金額不大,不會有什么太大影響。若是交易金額較小,可能最終會導致所到的貨款還不夠支付銀行的費用。
相反,個人覺得tt這種付款方式就是比較安全的,主意:是比較安全,并不是絕對安全。tt可以先要求方支付方的不低于采購成本的費用,然后等見到提單copy后,再支付尾款,方到貨款后,將代表貨權的單據(jù)轉給方或者電放提單給方。這中間可能會涉及到雙方任意一方跟船東“勾結”的行為,例如,船東和方勾結,在方還沒有付尾款的情況下,就將貨物放給方;船東和方勾結,在沒有交貨的情況下,簽出提單,騙取方的貨款。
這樣就使我想到:若是fob的話,則是方租船訂艙,可以選擇尾款lc來支付,從而盡量避免方和船方勾結的行為;若是cfr的話,則是方租船訂艙,可以通過裝船前檢驗來避免方和船東勾結的行為。
以上僅為個人想法,必定會有片面之處,還請各位大俠指教
LC確實是外貿中較為常見的付款方式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是最保險的方式。每種付款方式都具有其對應的優(yōu)劣勢,在選擇支付方式時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
在使用LC時,確實存在一些可能導致付款風險的情況,如軟條款等。其中,軟條款往往難以避免,但在制定 LC 條款時需盡量考慮到各種可能情況,確保其對自身和對方都有充分保障。
在使用TT時,提單的交付和貨物運輸?shù)陌踩珕栴}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而采用FOB和CFR等交易方式,則需要考慮到船務公司和船東與出口方之間的關系,以及貨物的質量安全等問題。
總之,不同的付款方式都有各自的優(yōu)劣勢,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并在使用付款方式時注意相關的風險和風險控制方法。
只能說個人看法,看個人自己智慧吧,人家工廠只LC別的都不接受的也是有的,我同學在的那家就是,我們是TTLC都可以,只要能接受就可以。主要看廠家能否自己控制得住風險,能否承擔得起,否則這些游戲規(guī)則早都改了,不用等到今天了
任何付款方式都不能放到特定的情況下去評估。
只要不是100%預付就都有風險。
L/C我個人認為是除了前T/T之外最保險的一種付款方式。
理論上,軟條款是完全可以規(guī)避的。因為信用證可以簡單到就只有三張紙,也可以復雜到十幾頁紙。
理論上,不符點也是可以規(guī)避的。
只要把握住了證行的信譽和經營情況,L/C就是最保險的付款方式。
分析得挺好,確實LC有一定的風險,我今年年初,當塞浦路斯遭受危機,銀行要破產時,我有一票LC的貨就受到不少的損失,因為交貨期晚了幾天,而被客人拒付,后來不得不接受客人要求打折和廷遲付款,最終解決。但也因此損失了好幾千差金。。哎,真是風險無處不在。這一單把前幾年在這個客人上賺的錢都吐出來了。。。
相對而已。
LC 和 TT 相比,尤其是大額尾款 或者 時間較的尾款TT而言,信用證實在是太可愛了,即便遠期LC,控制住資金周轉和匯率變化,基本上是在家等時間到后,款就行了。
樓主在學校中學習LC支付方式的時候,老師一定有教過,如何審證。正因為有些LC 事后出現(xiàn)不符點,被扣不符點費用,嚴重的拒付,完全是因為方自己的審證過程出問題所造成的。
有很多老外貿形象的把LC 比喻成:花個幾千塊錢 給 TT 份保險。 就可以看出來兩者之間的差距在哪里。
信用證的審證流程:
1,讓客戶申請證前,一份格式化草稿發(fā)給方,方對草稿進行第一次嚴格審證,各個條款,地點,各個時間,雙方信息,銀行信息,產品名,數(shù)量,金額,運輸,單證要求,附加條款,交單要求 等,有問題及時溝通客戶,沒問題的話,通知客戶證。
這里可以規(guī)避很多風險,比如:各個時間是否合理,交單時間,最遲裝運時間是否合理,拼寫是否有錯,單證,附加條款 是否合理,如果有軟條款,需要2分,比如有些屬于國內一些基本證書類的,花點小錢就可以了,這些可以考慮接受,另外一類比如 在對方港口的一些驗貨,尤其是客戶個人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