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交通委在北京與美國洛杉磯港務局就港口岸電綠色合作伙伴項目進行簽約。據悉,該項目作為“2014年中美綠色合作伙伴計劃”六個項目之一,雙方將在上海外高橋2期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3期碼頭、吳淞郵輪碼頭啟動岸電試運營項目展開合作交流。
據介紹,港口岸基供電是指讓靠泊船只關閉船舶自備輔助發(fā)電機,轉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潔能源向主要船載系統(tǒng)供電的技術,對保護大氣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上海港船舶對本市大氣污染物總量的貢獻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遠洋船是船舶排放的首要來源。插入岸基電源能使船舶每次靠港減少高達95%的柴油顆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

據統(tǒng)計,目前上海港每年的國際航行船舶簽證數量約為4.2萬艘次。近年來,在交通部和市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上海港在港口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對港口機械實施清潔能源技術改造等。2013年市政府發(fā)布的《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更是將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基供電作為本市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由于港口岸基供電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性問題,船公司的成本和港口方面電價的確定、變頻變壓供電裝置的技術攻關、技術標準的制定并和國際接軌都是各港口一直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同時港方須建有必備的岸基供電設施,船方須配備岸電連接的設施。洛杉磯港作為全球首個推進岸基供電的港口,現有25個泊位配備岸電設施,有著豐富的技術儲備和實踐經驗,以及較為全面的法規(guī)、標準,從2005年至2012年,洛杉磯港減少柴油顆粒物排放79%、硫氧化物88%及氮氧化物56%。自2005年上海港與洛杉磯港正式締結友好港并共同發(fā)起環(huán)太平洋港口清潔空氣會議機制以來,雙方在兩港間港區(qū)空氣質量、清潔能源替代、污染控制技術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此次簽約后,雙方將開始制定新的3年工作計劃,確保一致的岸電設施和操作守則將加快兩港的減排成效,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和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將允許遠洋船公司最大化投資于清潔船只,共同推進建設中美綠色航線,加強兩港貿易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