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掉期案例及作用詳解
利率掉期( Interest rate swap),就是兩個主體之間簽訂一份協(xié)議,約定一方與另一方在規(guī)定時期內的一系列時點上按照事先敲定的規(guī)則交換一筆借款,本金相同,只不過一方提供浮動利率( Floating Rate),另一方提供的則是固定利率( Fixed Rate)。

利率掉期作用如下:
(一)規(guī)避利率風險:讓使用者對已有的債務, 有機會利用利率掉期交易進行重新組合,例如預期利率下跌時,可將固定利率形態(tài)的債務,換成浮動利率,當利率下降時,債務成本降低。若預期利率上漲時,則反向操作,從而規(guī)避利率風險。
(二)增加資產收益:利率掉期交易并不僅局限于負債方面利息支出的交換,同樣的,在資產方面也可有所運用。一般資產持有者可以在預期利率下跌時,轉換資產為固定利率形態(tài),或在預期利率上漲時,轉換其資產為浮動利率形態(tài)。
(三)靈活資產負債管理:當欲改變資產或負債類型組合,以配合投資組合管理或對利率未來動向進行鎖定時,可以利用利率掉期交易調整,而無須賣出資產或償還債務。浮動利率資產可以與浮動利率負債相配合,固定利率資產可以與固定利率負債相配合。
利率掉期案例如下:
某外貿公司4月1日有一筆5年期,浮動利率計息的美元負債,本金為美元1000萬,利率為計息日當天國際市場公布LIBOR+1%,每半年付息一次,4月1日借款利率為3.33%,公司預測目前美元利率已經見底,未來利率有上揚的風險,為規(guī)避此風險即與民生銀行進行利率掉期交易,銀行支付給公司以LIBOR+1%的浮動利率利息,與客戶的原借款利率條件完全一致,以讓公司支付應付負債的利息,而公司支付銀行固定利率6.6%,如此一來,公司便可規(guī)避利率上升的風險。
希望對你有幫助。








